润色中文文章使语言更流畅。作为职业身份的家庭主妇 关于家务劳动社会上似乎存在着两种相互矛盾的刻板观念:一种倾向认为家庭主妇是被压迫的工人在令人不快、本质上是自我否定的工作中被奴役;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家务劳动保障了无止境的创造性和休闲性的人生追求。经过对40名年龄在20-30岁的已婚已育家庭主妇的访谈作者认为家庭主妇是当今女性的主要职业角色。 被捆绑于家庭、被社交孤立是家庭主妇的普遍感受。主妇们的
作为家庭主妇,其实存在着两种相互矛盾的观念:一方面认为家庭主妇是被压迫的工人,在重复、单调、碎片化的工作中被奴役;另一方面则认为家务劳动保障了无止境的创造性和休闲性的人生追求。然而,通过对40名年龄在20-30岁的已婚已育家庭主妇的访谈,作者认为家庭主妇是当今女性的主要职业角色。
家庭主妇面临的普遍感受是“被捆绑于家庭、被社交孤立”。她们的社交往往狭隘地集中于家庭亲属关系上,在社交匮乏的同时,还必须面对家务劳动的重复、单调与碎片化。根据作者对家庭主妇的访谈,平均工作时间为77小时,几乎是工业工作时间的两倍。家务标准和例行常规,本是每一位主妇主观上制定的,作为获得心理满足和进行自我奖励来源,但却逐渐被客观化为一种需要严格遵守的外部义务,使得家务劳动成为一项枯燥重复且永无止境的工作。
当谈到家庭主妇的身份认同时,作者提出女性对主妇角色的自我认同和长久以来的性别角色社会化是女性甘愿接受不公平对待的原因。外界的社会安排将女性固定在一个完整的、具有传统女性气质的世界中,而女性的“自我驯化”则将“做一名家庭主妇”的自我意识扎根于自我认知之中,令其以一种主动的姿态被迫接受了社会给予的角色规范。在女性形成“家庭主妇”角色规范认同的过程中,母亲的教养往往是促进其角色认知的关键因素之一。不论是对母亲家务行为的模仿还是背离,本质上都是身份认同的不同方式。
然而,传统家庭观念对于女性的要求使得近年来“恐婚恐育”的现象愈演愈烈,越来越多的年轻女性不再愿意走入婚姻的殿堂。部分女性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意识到一个人之所以为人所必需的身体独立与灵魂自由,从而试图脱离传统的生活轨迹。马克思和恩格斯也曾提出应恢复妇女在各个方面的主体地位,赋予她们选择和创造新生活、充分发挥潜能的权利。而根据安·奥克利的观点,女性提高自身的意识才是推动女性处境改善的根本动力。要想改变压迫女性的外在结构,女性自身的意识首先需要改变,意识到自己为何会有必须做家务的感觉,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人该持有的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的态度,修正之前基于“性别区分”观念上的对“女性地位”的刻板认识
原文地址: https://www.cveoy.top/t/topic/gj6w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请勿转载和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