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版本号(Version):指出IP协议的版本,IPv4和IPv6。

  2. 首部长度(Header Length):指出IP数据报头部长度,单位为4字节,最小值为5。

  3. 服务类型(Type of Service):用于指示数据报的优先级、延迟时间、吞吐量和可靠性等服务质量(QoS)参数。

  4. 总长度(Total Length):指出整个IP数据报的长度,包括头部和数据部分。

  5. 标识(Identification):在数据报分片时用于标识一个数据报的唯一性。

  6. 标志(Flags):用于指示数据报分片的情况,包括“不分片”、“更多分片”和“最后一个分片”。

  7. 片偏移(Fragment Offset):指出当前分片相对于原始数据报的偏移量。

  8. 生存时间(Time to Live):用于限制IP数据报在网络中的最大生存时间,以防止数据报在网络中无限循环。

  9. 协议(Protocol):指出数据部分使用的协议类型,如TCP、UDP等。

  10. 校验和(Header Checksum):用于检验IP数据报头部的完整性。

  11. 源IP地址(Source Address):指出发送方的IP地址。

  12. 目的IP地址(Destination Address):指出接收方的IP地址。

  13. 选项(Options):用于提供一些额外的功能,如时间戳、记录路由路径等


原文地址: https://www.cveoy.top/t/topic/fgmf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请勿转载和采集!

免费AI点我,无需注册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