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特量表:定义、优缺点及应用
李克特量表(Likert scale)是一种经常被用于调查研究中的测量工具。它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雷姆斯·李克特(Rensis Likert)于1932年首次提出,并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科学、心理学、教育学等领域。
李克特量表通常用于测量个体对某种观点、态度或信念的程度。它由一系列陈述性句子组成,参与者需要根据自己的意见或感受,在一个五级或七级的量表上选择最符合自己观点的选项。通常,量表的选项包括'非常同意'、'同意'、'中立'、'不同意'、'非常不同意'等。
李克特量表的优点之一是它可以提供一种连续的测量,而不仅仅是简单的二元选择。这使得研究者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参与者对于某个观点的态度。此外,李克特量表还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可以在大规模调查中使用,并且容易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处理。
然而,李克特量表也存在一些限制。首先,它可能受到参与者回答偏向性的影响,例如社会期望和回答者的主观判断。其次,量表的选项可能不够全面,无法捕捉到参与者复杂的态度或观点。最后,李克特量表只能提供参与者主观意见的测量,无法获取更客观的数据。
总的来说,李克特量表是一种常用的测量工具,可以用于调查研究中对个体观点、态度和信念的测量。它具有一定的优点和限制,研究者在使用时需要结合具体研究目的和问题,合理设计量表,并注意数据的解释和分析。
原文地址: https://www.cveoy.top/t/topic/fK5S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请勿转载和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