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R 分析表构建算法实现:C# 代码详解
SLR 分析表构建算法 C# 实现详解
本文将使用 C# 代码实现 SLR 分析表构建算法,并提供详细的解释和示例。SLR 分析表是编译器语法分析阶段的关键数据结构,它指导语法分析器进行自底向上的分析。
代码结构
首先,定义几个类来表示 SLR 分析表构建过程中的核心数据结构:
SLRNode类: 表示单个产生式,包含产生式的左部和右部。SLRitemsets类: 表示项目集,包含该项目集中的所有项目序号。DFA结构体: 表示自动机状态转移,包含转移的起始状态、转移符号和目标状态。Table类: 表示 SLR 分析表中的一个单元格,包含该单元格的类型(例如,归约、转移、接受)、状态序号等信息。
class SLR
{
// 产生式结点类
public class SLRNode
{
public string Left;
public string Right;
public SLRNode(string Left, string Right)
{
this.Left = Left;
this.Right = Right;
}
}
// 项目集类
public class SLRitemsets
{
public List<int> Container = new List<int>(100);
// 记录项目在项目集合中的序号
}
// DFA 结点
public struct DFA
{
public int from;
public char symbol;
public int to;
public DFA(int from, char symbol, int to)
{
this.from = from;
this.symbol = symbol;
this.to = to;
}
}
// 分析表 结点
public class Table
{
public bool error; // 是否为 ERROR
public char type; // 结点类型
public int id; // 数值
public Table()
{
this.error = true;
}
public Table(char type, int id)
{
this.type = type;
this.id = id;
this.error = false;
}
}
public DFA[] dfa = new DFA[100];
public int Pindex = 0; // dfa 数组指针
public Table[][] SLRAna; // 分析表
public List<SLRNode> SLRproNum = new List<SLRNode>(50); // 产生式列表
public List<SLRNode> SLRobjNum = new List<SLRNode>(50); // 项目列表
public List<SLRitemsets> proitemset = new List<SLRitemsets>(100); // 项目集合
public List<int> Gy_obj = new List<int>(50); // 归约项目序号集合
public List<int> Gy_itemset = new List<int>(50); // 含有归约项目的集合的序号的集合
public List<char> Nchar = new List<char>(50); // 非终结符集合
public List<char> Echar = new List<char>(50); // 终结符集合
// ... (其他方法) ...
}
构建 SLR 分析表
- 初始化 SLR 分析表: 将所有单元格标记为错误状态。
- 填充 SLR 分析表: 遍历每个项目集,对每个项目集中的每个项目进行如下操作:
- 对于项目 A → α·Bβ,如果 B 是非终结符:
- 对于所有终结符 a,将当前项目集的状态转移到包含项目 B → ·γ 的项目集 J,其中 γ 是任意字符串。
- 如果 B 是开始符号,将当前项目集的状态转移到接受状态。
- 对于项目 A → α·,如果 A 不是 S':
- 对于所有终结符 a,将当前项目集的状态标记为归约状态,归约为 A → α。
- 如果 A 是 S',则只有当 a 为 # 时,将当前项目集的状态标记为归约状态,归约为 S' → S。
- 对于每个项目集 I,对于所有非终结符 B:
- 如果存在转移 B → J,则将 I 的状态标记为转移状态,转移到项目集 J。
- 对于项目 A → α·Bβ,如果 B 是非终结符:
代码实现
public void SLRAnaly()
{
// 初始化 SLR 分析表
SLRAna = new Table[proitemset.Count][];
for (int i = 0; i < proitemset.Count; i++)
{
SLRAna[i] = new Table[Echar.Count + Nchar.Count]; // 终结符和非终结符的数量之和
for (int j = 0; j < Echar.Count + Nchar.Count; j++)
{
SLRAna[i][j] = new Table();
}
}
// 填充 SLR 分析表
for (int i = 0; i < proitemset.Count; i++)
{
List<int> lr_item = proitemset[i].Container; // 当前项目集合
for (int j = 0; j < lr_item.Count; j++)
{
SLRNode obj = SLRobjNum[lr_item[j]];
if (obj.Right.IndexOf('.') == obj.Right.Length - 1) // 归约项目
{
if (obj.Left == "S'") // S' → S
{
SLRAna[i][Echar.IndexOf('#')] = new Table('A', 0); // 接受状态
}
else
{
for (int k = 0; k < Echar.Count; k++)
{
SLRAna[i][k] = new Table('R', SLRproNum.IndexOf(new SLRNode(obj.Left, obj.Right.Remove(obj.Right.Length - 1)))); // 归约状态
}
}
}
else
{
char symbol = obj.Right[obj.Right.IndexOf('.') + 1]; // 转移符号
if (isFinalsymbol(symbol)) // 终结符
{
int index = Echar.IndexOf(symbol);
List<int> lr2_club = Goto(lr_item, symbol); // 转移后的项目集
int value = isexist(lr2_club); // 判断是否存在相同的项目集
if (value == -1) // 不存在相同的项目集
{
SLRAna[i][index] = new Table('S', proitemset.Count); // 转移状态
SLRitemsets LR_C2 = new SLRitemsets();
dfa[Pindex++] = new DFA(i, symbol, proitemset.Count); // 记录 DFA
LR_C2.Container = lr2_club;
proitemset.Add(LR_C2); // 添加新的项目集
}
else
{
SLRAna[i][index] = new Table('S', value); // 转移状态
dfa[Pindex++] = new DFA(i, symbol, value); // 记录 DFA
}
}
else // 非终结符
{
int index = Nchar.IndexOf(symbol);
List<int> lr2_club = Goto(lr_item, symbol); // 转移后的项目集
int value = isexist(lr2_club); // 判断是否存在相同的项目集
if (value == -1) // 不存在相同的项目集
{
SLRAna[i][Echar.Count + index] = new Table('G', proitemset.Count); // 转移状态
SLRitemsets LR_C2 = new SLRitemsets();
dfa[Pindex++] = new DFA(i, symbol, proitemset.Count); // 记录 DFA
LR_C2.Container = lr2_club;
proitemset.Add(LR_C2); // 添加新的项目集
}
else
{
SLRAna[i][Echar.Count + index] = new Table('G', value); // 转移状态
dfa[Pindex++] = new DFA(i, symbol, value); // 记录 DFA
}
}
}
}
}
}
代码解释
SLRAnaly()函数:- 初始化 SLR 分析表
SLRAna,维度为项目集数量乘以终结符和非终结符的数量之和。 - 遍历每个项目集
proitemset[i],对每个项目集中的项目lr_item[j]进行判断。 - 如果当前项目是归约项目('.' 位于项目右部末尾),则根据项目左部是否为开始符号
S'进行不同的操作:- 如果是开始符号,则将分析表对应位置标记为接受状态
A,序号为 0。 - 否则,将分析表对应位置标记为归约状态
R,序号为该项目对应的产生式在SLRproNum中的索引。
- 如果是开始符号,则将分析表对应位置标记为接受状态
- 如果当前项目不是归约项目,则根据转移符号
symbol是否为终结符进行不同的操作:- 如果是终结符,则调用
Goto()函数计算转移后的项目集,并根据项目集是否存在相同的项目集进行不同的操作。如果存在,将分析表对应位置标记为转移状态S,序号为该项目集的索引。否则,新建一个项目集,并将其添加到proitemset中,同时将分析表对应位置标记为转移状态S,序号为新项目集的索引。 - 如果是非终结符,则类似终结符的操作,将分析表对应位置标记为转移状态
G,并记录 DFA 状态转移信息。
- 如果是终结符,则调用
- 初始化 SLR 分析表
总结
本文通过 C# 代码实现 SLR 分析表构建算法,并详细解释了代码中每个步骤的逻辑。掌握 SLR 分析表的构建过程,是理解编译器语法分析的关键,也是学习其他语法分析方法(如 LALR、LR(1))的基础。
原文地址: https://www.cveoy.top/t/topic/f1Q5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请勿转载和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