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婚姻家庭法的调整对象是婚姻家庭关系,包括婚姻关系、夫妻财产关系、亲子关系等。
  2. 我国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平等自愿原则、保护妇女和儿童权益原则、家庭和睦原则、爱护老人、尊重残疾人原则、诚实守信原则等。
  3. 亲属是指具有血缘关系、姻亲关系、收养关系等的人。亲等是指血缘关系或姻亲关系的距离,以直系亲属为一等,旁系亲属按照近或远分为二至七等。
  4. 结婚条件包括男女双方年满22周岁,无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无配偶等。
  5. 结婚程序包括登记、领证、举行结婚仪式等环节。
  6. 婚姻的无效包括重婚、无民事行为能力、被迫结婚、有重大疾病等情况。
  7. 婚姻的撤销是指婚姻关系的解除,包括撤销、宣告无效等。
  8. 夫妻人身关系包括婚姻关系、亲子关系、赡养关系等。
  9. 忠实义务是指夫妻之间应当保持忠诚、信任,不得有外遇等行为。
  10. 生育权是指夫妻双方有权决定生育与否,以及生育的时间和数量。
  11. 夫妻财产制包括个人财产制和共同财产制。
  12. 个人财产是指婚前或婚后个人所拥有的财产。
  13. 共同财产是指婚姻期间夫妻共同取得的财产。
  14. 共同债务是指夫妻共同承担的债务。
  15. 侵害共同财产的处理方式包括追回、赔偿等。
  16. 家务补偿是指夫妻离婚后,对于家庭事务做出过度贡献的一方可以获得一定的经济补偿。
  17. 离婚损害赔偿是指离婚一方因另一方的过错所遭受的损失可以获得赔偿。
  18. 离婚是指夫妻双方协议或法院判决解除婚姻关系。
  19. 离婚的条件包括感情破裂、家庭暴力、重婚、一方有严重疾病等情况。
  20. 离婚的程序包括提出离婚申请、调解、诉讼等环节。
  21. 离婚的标准包括有过错方和无过错方的区别,以及对于有过错方的惩罚标准。
  22. 登记离婚是指在民政部门办理离婚手续,解除婚姻关系。
  23. 诉讼离婚是指通过法院诉讼程序解除婚姻关系。
  24. 离婚后的子女、财产问题包括子女抚养、财产分割等。
  25. 探望权是指离婚后,非抚养子女与未获得抚养权的父母之间保持联系的权利。
  26. 收养是指一个人接受另一个人作为自己的子女。
  27. 收养关系的成立需要符合法定条件,包括未满18周岁,无直系血亲关系等。
  28. 收养的效力是指收养关系的法律效力,包括取得与亲生子女同等的权利和义务等。
  29. 收养关系的解除包括撤销、宣告无效等。
  30. 继承是指根据法律规定,将被继承人的财产转移给继承人的过程。
  31. 继承的种类包括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
  32. 我国继承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平等、公正、自愿等。
  33. 法定继承是指根据法律规定,被继承人的财产按照法定顺序分配给继承人。
  34. 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和顺序包括直系亲属、配偶、旁系亲属等。
  35. 代位继承是指继承人先于被继承人死亡,其继承权转移给其子女或其他继承人的情况。
  36. 遗嘱继承和遗赠是指被继承人在遗嘱中规定的继承方式和继承财产的方式。
  37. 遗嘱是指被继承人在生前所立的书面文件,规定财产继承的方式和范围。
  38. 遗赠是指被继承人在遗嘱中规定的对某一继承人的财产赠与。
  39. 遗赠扶养协议是指被继承人与继承人在生前所签订的协议,规定继承人在被继承人死亡后承担赡养义务的方式和范围。
  40. 遗产的分割是指被继承人的财产在继承人之间按照法定继承顺序或遗嘱规定进行分配。
婚姻家庭法:从结婚到继承,全面解读法律知识

原文地址: https://www.cveoy.top/t/topic/f0Xp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请勿转载和采集!

免费AI点我,无需注册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