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表层与天体系统:地理环境入门指南
一、名词解释
- 地球表层: 地球的外部覆盖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是地球系统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界面。2. 自然环境: 指地球上自然存在的各种要素和现象,如气候、地形、水文、生物等,构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3. 宇宙: 包括一切存在的空间、时间、物质和能量的总体,是人类探索和认知的终极目标之一。4. 尺度: 表示事物大小、范围或程度的标度或比例,在天文学中常用于描述天体的大小和距离。5. 天体: 指宇宙中的物质体,如星球、恒星、星云等,是构成宇宙的基本单元。6. 星系: 由恒星、星际物质等组成的庞大天体系统,如我们所在的银河系。7. 星云: 星际空间中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巨大云状结构,是恒星诞生的摇篮。8. 恒星: 由炽热气体组成的,能自行发光的天体,如太阳。9. 行星: 绕恒星运行的天体,有规则的轨道和足够质量以克服内部压力形成近似球形,如地球、火星等。10. 小行星: 位于太阳系主要行星轨道之间的天体,体积和质量相对较小。11. 矮行星: 类似行星但尚未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天体,如冥王星。12. 卫星: 绕某天体运行的天体,如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13. 类地行星: 与地球类似的行星,有固体表面和大气层,如水星、金星等。14. 类木行星: 类似于木星的行星,主要由气体和液体组成,体积巨大,如土星、木星等。15. 天文单位: 用作天文距离的基本单位,等于地球与太阳之间的平均距离,约为1.5亿公里。16. 近日点: 行星绕太阳公转轨道上离太阳最近的点。17. 远日点: 行星绕太阳公转轨道上离太阳最远的点。18. 大地水准面: 假设地球被一个静止的海平面所覆盖,并延伸到大陆下方形成的封闭曲面,是测量地球形状和大小的基准面。19. 正午太阳高度角: 太阳位于正南方时,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是影响地表温度的重要因素。20. 赤道: 地球表面距离南北两极相等的圆周线,是地球上纬度为0°的纬线。21. 黄道: 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天球相交的大圆,是太阳周年视运动的轨迹。22. 经度: 指某地点与本初子午线的东西方向的角距离,用以确定地球表面东西方向的位置。23. 纬度: 指某地点与赤道面南北方向的角距离,用以确定地球表面南北方向的位置。24. 春分点: 太阳沿黄道由南向北运行,经过赤道时的交点,此时全球昼夜平分。25. 夏至点: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地球上的位置,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26. 岁差: 地球自转轴的长期运动,导致春分点沿黄道缓慢 westward移动的现象。27. 章动: 地球自转轴在岁差运动基础上叠加的一种周期性摆动现象。28. 极移: 地球自转轴在地球本体上发生的位置变化,导致地球极点在地球表面发生漂移。
二、问答题
-
地理环境的类别。 地理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大类。自然环境包括大气、水、岩石、生物等自然要素,人文环境则是指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环境。
-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自然地理学研究地球表层的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自然要素及其相互作用。
-
主要天体类型有哪些? 主要天体类型包括恒星、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星云等。
-
简述太阳系中行星运动的共同特征。 太阳系中行星运动的共同特征有: - 所有行星都绕太阳公转,公转方向相同。 - 行星公转轨道都近似为椭圆形,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 行星距离太阳越远,其公转周期越长。
-
太阳和月球分别对地球有什么影响? - 太阳是地球能量的主要来源,影响着地球上的气候、天气、生物活动等。 - 月球引力引起地球上的潮汐现象,影响着海洋生态系统。
-
地球是完美的球体吗?为什么? 地球并非完美的球体,而是呈椭球状,赤道半径略大于两极半径。这是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使得赤道部分向外膨胀,两极部分略扁。
-
什么是地理坐标?地球表面的经度和纬度是怎样划分的? - 地理坐标是用来描述地球上某一点位置的经纬度坐标系统。 - 经度:以经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为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东、西各划分180°,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 - 纬度:以赤道为0°纬线,向南北两极各划分90°,以北为北纬,以南为南纬。
-
简述地球的圈层分化和内外部构造。 - 地球的圈层分化:地球内部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由内向外依次分为地核、地幔、地壳三个圈层。 - 地球的外部构造:地球外部由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组成。
-
地球表面有哪些基本特征? 地球表面具有陆地和海洋交错分布、地形起伏多样、河流湖泊众多等基本特
原文地址: https://www.cveoy.top/t/topic/bcd5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请勿转载和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