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中文学术论文写作改进助理你的任务是改进所提供文本的拼写、语法、清晰、简洁和整体可读性同时分解长句减少重复并提供改进建议。请只提供文本的更正版本避免包括解释。请编辑以下文本:在HCC免疫微环境中除了活化的CD8+T淋巴细胞外自然杀伤性T natural killer T NKT细胞也可分泌大量的IFN-γ此过程受到肠道菌群-胆汁酸-CXCL16CXCR6-NKT途径的调控9 10。胆汁酸在生
在HCC的免疫微环境中,除了活化的CD8+T淋巴细胞外,自然杀伤性T(NKT)细胞也能够分泌大量的IFN-γ。这一过程受到“肠道菌群-胆汁酸-CXCL16/CXCR6-NKT”途径的调控[9, 10]。在生理状态下,胆汁酸以肠肝循环的方式处于动态平衡中。在肝脏中,胆固醇通过胆固醇7-羟化酶(CYP7A1)的催化生成初级胆汁酸,随后经过肠肝循环到达结肠后,在含有胆盐水解酶(BSH)的肠道细菌如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的作用下,经过去结合和7α-脱羟基反应转化为次级胆汁酸,并通过门脉循环重新吸收。近年的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和胆汁酸能够通过肠肝循环调控HCC的免疫微环境,影响PD-1对肿瘤的疗效。在HCC中,肠道菌群介导的初级和次级胆汁酸代谢对肝窦内皮细胞(liver sinusoidal endothelial cell, LSEC)分泌的趋化因子CXCL16有不同的影响。初级胆汁酸促进LSEC中CXCL16的分泌,而次级胆汁酸则抑制LSEC中CXCL16的分泌[9]。CXCL16与CXCR6结合,激活肝内CXCR6+相关性NKT细胞,释放更多的IFN-γ[9, 11]。因此,基于“肠道菌群-胆汁酸-CXCL16/CXCR6-NKT”途径,调控肠道菌群介导的胆汁酸代谢,尤其是增加肠道初级胆汁酸的合成,有可能提高HCC免疫微环境中IFN-γ的水平。
二甲双胍是一种广泛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线口服药物,自1994年FDA批准以来,在临床应用中安全且耐受性良好。体外研究证实二甲双胍可以通过STAT3/cyclinD1、STAT3/Bcl-2和AMPK/p53/miR-23a/FOXA1信号轴抑制HCC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促进细胞自噬。多中心临床研究表明,二甲双胍可以降低糖尿病及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成功后的HCC发病率,长期使用二甲双胍的HCC患者中位生存期明显增加,说明二甲双胍具有一定的抗HCC作用。此外,二甲双胍可以促进PD-1治疗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和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然而,二甲双胍抗HCC的体内机制尚不明确,是否可以促进PD-1治疗HCC的疗效需要进一步研究。
因此,我们提出如下科学假说:在HCC中,二甲双胍可以通过调节肠道菌群介导的胆汁酸代谢,基于“肠道菌群-胆汁酸-CXCL16/CXCR6-NKT”途径,释放IFN-γ,上调JAK-STAT通路,促进PD-L1表达,从而增加PD-1治疗HCC的有效率。同时,二甲双胍还能够改变肠道菌群结构,起到控制血糖、降低血脂、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阻止结直肠肿瘤的发生的作用。
原文地址: https://www.cveoy.top/t/topic/bSUs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请勿转载和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