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 图书管理系统需求分析-结构化分析
实验二 图书管理系统需求分析-结构化分析
1. 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旨在掌握结构化需求分析的相关方法,以及数据流图(DFD图)和数据字典(DD)的作用和画法。通过分组进行,对给定需求进行结构化建模。
2. 实验内容: 分组进行,每组4~6人。根据需求获取的结果,对需求进行结构化建模。
3. 实验步骤和要求:
3.1 分层画出系统的数据流图
-
3.1.1 画出顶层数据流图,确定系统边界: 在这一步,我们需要确定系统的外部实体,即系统的数据来源和去处。同时确定系统的输出数据流和输入数据流,将系统作为一个加工环节,画出顶层数据流图。
-
3.1.2 对顶层数据流图分解,画出0层数据流图: 在这一步,我们需要确定系统的主要信息处理功能,将整个系统分解成几个加工环节(子系统),并确定每个加工的输出与输入数据流以及与这些加工有关的数据存储。
-
3.1.3 对0层数据流图分解,画出1层数据流图: 按照自顶向下、逐层分解的原则,对上层图中的全部或部分加工环节进行分解,直到逐层分解结束。对图进行检查和合理布局,确保分解是否恰当、彻底,检查各层DFD之间的关系是否合理。
-
3.1.4 和用户进行交流,在用户完全理解数据流图的内容的基础上征求用户的意见。
3.2 编写数据字典,对数据流图中的元素加以说明:
-
3.2.1 数据流条目:
- 数据流名:给出数据流的名称。
- 数据流别名:如果需要,给出数据流的别名。
- 说明:简要介绍数据流的作用,即它产生的原因和结果。
- 数据流来源:说明该数据流来自何方。
- 数据流流向:说明该数据流的去向。
- 数据流组成:描述数据流的数据结构。
- 数据量流量:说明数据流的数据量和流通量。
-
3.2.2 数据项条目:
- 数据项名称:给出数据项的名称。
- 数据项别名:如果需要,给出数据项的别名。
- 说明:简要介绍数据项的含义。
- 类型:给出数据项的类型。
- 长度:给出数据项的长度。
- 取值范围及含义:描述数据项的取值范围和含义。
-
3.2.3 数据文件条目:
- 数据文件名称:给出数据文件的名称。
- 说明:简要介绍数据文件的含义。
- 数据文件组成:描述数据文件的组成方式。
- 组织方式:说明数据文件的组织方式。
- 存取方式:说明数据文件的存取方式。
- 存取频率:描述数据文件的存取频率。
-
3.2.4 数据加工条目:
- 数据加工名称:给出数据加工的名称。
- 加工编号:为数据加工项编号。
- 说明:简要介绍数据加工的含义。
- 输入数据流:说明输入数据流。
- 输出数据流:说明输出数据流。
- 加工逻辑:描述数据加工的逻辑。
3.3 画出系统的ER图:
-
3.3.1 找出所有实体: 在这一步,我们需要找出所有与图书管理系统相关的实体,如图书、借阅者、图书馆管理员等。
-
3.3.2 找出每个实体的主键: 确定每个实体的主键,主键是能够唯一标识该实体的属性或属性组合。
-
3.3.3 确定实体间的关系: 根据需求分析,确定实体之间的关系,如图书和借阅者之间的借阅关系。
-
3.3.4 补充实体的属性: 为每个实体补充属性,描述实体的特征和属性。
4. 报告要求: 每个小组需要整理一份实验报告,格式参照实验报告模板,并提交到学习通。
以上是关于图书管理系统的实验报告的内容。通过分析系统需求,进行结构化建模,包括数据流图的绘制、数据字典的编写以及实体关系图(ER图)的绘制。通过这些步骤,可以更好地理解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为后续的系统设计和开发提供指导。
原文地址: https://www.cveoy.top/t/topic/bSJx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请勿转载和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