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荷塘月色》教学设计:知人论世,情景交融
初中语文《荷塘月色》教学设计:知人论世,情景交融
一、 教学目标
- 了解《荷塘月色》的写作背景,掌握作者朱自清的相关文学常识。2.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在特定时代背景下的心境变化,掌握'知人论世'的阅读方法。3. 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赏析'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感受作者笔下荷塘月色的宁静美好以及复杂的情感。
二、 教学重点
- 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在特定时代背景下的心境。2. 学习'知人论世'的阅读方法,体会文章中景物描写对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3. 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赏析'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 教学难点
- 深入理解文章主旨,体会作者在看似平静的文字下隐藏的复杂情感。2. 学会运用'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
四、 教学方法
- 讲授法:讲解相关文学常识和写作手法。2. 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深入理解课文。3. 朗读法:通过朗读,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变化。
五、 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展示荷塘月色的图片、视频以及作者朱自清的相关资料。2. 预习作业:学生预习课文,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六、 课时安排
1课时(45分钟)
七、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5分钟)
- 播放荷塘月色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引导语:同学们,夜晚的荷塘,在朦胧的月光下,显得格外静谧美好。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感受那份宁静与美好背后的复杂情感。
(二) 作者简介与背景介绍 (10分钟)
- 介绍作者朱自清,及其代表作品。2. 简介《荷塘月色》的写作背景,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创作时的情感基调。3. 引导提问:作者创作这篇散文时正处于一个怎样的社会背景?这对他作品的创作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三)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0分钟)
-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 注意文中生字词的读音,读准字音。 - 注意文章的语速和语调,读出文章的节奏感。2.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体会文章的情感变化。3. 引导提问: - 文章描写了哪些景物? - 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四) 深入研读,品味赏析 (15分钟)
- 分组讨论: - 文章是怎样描写荷塘月色的?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作者在描写景物的同时,融入了怎样的情感? - 作者在文中流露出了哪些矛盾的心理?2. 学生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结果。3. 教师总结:文章运用'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将景物描写与人物情感融为一体,使文章更具感染力。同时,作者运用'知人论世'的写作手法,将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相结合,使文章更具深度。
(五) 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5分钟)
- 引导学生思考: - 在你的生活中,有哪些让你印象深刻的景色? - 你能尝试着用文字记录下来,并融入自己的情感吗?2. 布置作业: - 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 以'我的心中一片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尝试运用'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八、 板书设计
《荷塘月色》
一、 作者简介
二、 写作背景
三、 文章赏析
- 情景交融* 知人论世
**四、 主题思想
原文地址: https://www.cveoy.top/t/topic/bPU2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请勿转载和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