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码与相对码转换规律及电路设计
绝对码与相对码转换规律及电路设计
在数字通信领域, 绝对码和相对码是常用的两种码型, 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换。本文将详细介绍绝对码与相对码的转换规律, 并设计一个由相对码至绝对码的变换电路。
1. 绝对码与相对码的概念
- 绝对码: 每个码元的取值直接与信号的绝对相位相关。例如, 2PSK 中的绝对码由每个码元的相位值确定。- 相对码: 每个码元的取值与前一个码元的相位差相关, 与信号的绝对相位无关。例如, 2DPSK 中的相对码由当前码元与前一个码元的相位差确定。
2. 绝对码至相对码的变换规律
绝对码转换为相对码, 只需计算相邻码元之间的相位差即可。
3. 相对码至绝对码的变换规律
相对码转换为绝对码需要知道初始相位值。
- 假设初始相位为 0, 通过累积码元的相位差可以获得绝对相位。- 对于 2DPSK, 初始相位为 0, 通过累积相位差即可得到绝对码。- 对于 2PSK, 初始相位为 0 或 π, 通过累积相位差再加上初始相位即可得到绝对码。
4. 相对码至绝对码的变换电路设计
可以使用数字电路实现由相对码至绝对码的变换, 关键在于累积相位差和加上初始相位。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 2DPSK 由相对码至绝对码的变换电路示意图:
_______ _______Relative | | Accumulator Absolute | | Code -->| |------------------> Code -->| | |_______| |_______|
- 累加器 (Accumulator): 累积相位差, 并将累积值与初始相位相加得到绝对相位。- 相对码: 通过输入端进入电路。- 绝对码: 经过累加器和加法器后得到。
实际电路设计中需要考虑:
- 相位累积的精度- 时钟同步- 相位差计算
5. 总结
本文介绍了绝对码和相对码的概念、转换规律以及相对码至绝对码的电路设计思路。实际应用中, 需要根据具体的码型和系统要求进行详细的电路设计和实现。
原文地址: https://www.cveoy.top/t/topic/bHlr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请勿转载和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