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类算法详解:常见类型、优缺点及应用场景
常见的聚类算法有以下几种:
-
K-means算法:
- 优点:简单、易于实现和理解,计算效率高,适用于大规模数据集。
- 缺点:对初始聚类中心的选择敏感,收敛到局部最优解,对异常值敏感,对非凸数据集效果不好。
-
层次聚类算法:
- 优点:可以得到不同层次的聚类结果,不需要预先指定聚类数量,适用于不规则形状的聚类问题。
- 缺点:计算复杂度高,不适用于大规模数据集,对噪声和异常值敏感。
-
密度聚类算法(如DBSCAN):
- 优点:能够发现任意形状的聚类,对噪声和异常值鲁棒,不需要预先指定聚类数量。
- 缺点:对于高维数据集效果不好,需要设置一些参数,如邻域大小和密度阈值。
-
基于概率模型的聚类算法(如高斯混合模型):
- 优点:能够发现任意形状的聚类,可以给出每个样本属于每个聚类的概率,适用于混合数据集。
- 缺点:计算复杂度高,对初始参数敏感。
-
基于图论的聚类算法(如谱聚类):
- 优点:对任意形状的聚类效果好,不需要预先指定聚类数量,对噪声和异常值鲁棒。
- 缺点:计算复杂度高,对参数设置敏感,对大规模数据集不适用。
-
基于模型的聚类算法(如自编码器聚类):
- 优点:能够发现隐藏的数据结构,对噪声和异常值鲁棒。
- 缺点:计算复杂度高,对初始参数敏感,对大规模数据集不适用。
需要根据具体的问题和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聚类算法。
原文地址: https://www.cveoy.top/t/topic/Y9y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请勿转载和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