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两个结合'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党的二十大闭幕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殷墟博物馆时再次强调,'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是‘两个结合’'。

'两个结合'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的经验总结和规律揭示,深刻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创新发展的内在机理,大大深化了我们党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规律性认识,对于更好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一、'两个结合'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

2022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安阳殷墟遗址考察时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创新理论的'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是'两个结合'。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开放性是马克思主义得以生生不息、蓬勃生长的基因密码,也是马克思主义汲取营养、枝繁叶茂、开花结果的重要条件。'两个结合'指明了推进党的理论创新的根本途径,揭示了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树常青的奥妙所在。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自古延续至今、从未中断的文明。它以开放的姿态借鉴世界其他文明的一切长处,同时沿着自己特有的文明轨迹和历史逻辑发展而生生不息。马克思主义是世界历史的产物,其理论本身带有普遍性价值,但也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马克思主义如何才能成为指导中国社会实践的理论依据,并且不断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形成新的理论成果呢?最为关键是要实现理论自身所具有的客观真理性、普遍有效性,与中国具体实际的特殊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族性相结合,进而在中国创造性地发展自己的创新形态。这一创新形态既要实现对马克思主义的守正创新,坚守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又要不断通过实践为社会变革提供思想动力和理论指导,彰显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实现'两个结合'之'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则是实现'两个结合'之'根'。'两个结合'正是'魂根'的高度结合,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内在逻辑和必然规律。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实践者和创新者,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弘扬者和创新者。'两个结合'既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特质与内在规律的指导原则,也是推动党的理论创新、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根本路径。100多年来,我们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以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激活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用中华文明诠释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使之焕发出蓬勃生机。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结合'打开了创新空间',''第二个结合'让我们掌握了思想和文化主动,并有力地作用于道路、理论和制度。'更重要的是,''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第二个结合'不是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搬硬套进行语义上的'互换''拼盘',而是在理念价值上实现'契合''融通',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落地生根,成为解决其拓展空间创新发展的中华民族形态;成为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的实践形态;成为引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共鸣、互释和融合的叙事形态;成为从中国实践总结中国经验,运用创新理论指导中国实践,解决中国问题的理论形态。

二、'两个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

党的百年历史,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历史。'第一个结合'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根据中国的历史、社会、文化、现实和实践等特点,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形成了中国革命建设的路线、战略和策略的过程。它所解决的是理论与实际、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问题,强调的是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不同时期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探索出适合不同时期中国国情的中国道路。

'第二个结合'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马克思主义一定要与本国实际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基础上作出的重大理论创新,'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表明我们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中华文明深厚历史积淀上开辟和发展起来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提供了丰厚文化沃土。中国共产党立足波澜壮阔的中华文明史,充分认识理解中国道路的历史必然、文化内涵与独特优势,根据时代需要吸收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子,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内生动力。'第二个结合'阐明了'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的历史过程,也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实践过程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经验总结。

三、'两个结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提供理论指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也是新时代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需要正确的思想作为指导,需要根据中国的具体实际和优秀文化传统,与时俱进地对指导思想进行创新性发展,进而形成指导现实、破解难题的最新理论指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只要科学地认识、准确地把握、正确地解决这些问题,就能够把我们的社会不断推向前进。''两个结合'的提出是基于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中面临的一个问题,即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其中内含了两个理论实践方向:一是应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中国国情、指导中国实践,二是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解决中国问题,并在中国实践中推进理论创新。

四、'两个结合'塑造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

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明'两个结合'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第二个结合'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是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势,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文明新形态。'两个结合'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有机结合,适应新的时代发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并形成新的文化生命体,确保中国式现代化既传承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又能够与时俱进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五、'两个结合'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要求

我们党自诞生以来,就开启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其民族化和本土化、成功开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确道路的历史进程。实践证明,只有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够更好地把握中国的国情和发展阶段,在解决实际困难和矛盾中,找到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路径和方式。

'两个结合'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立足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和'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对中国共产党不断推动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科学总结,是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对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概括。实现'两个结合',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本土化,转化为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沿着正确道路前进。


原文地址: https://www.cveoy.top/t/topic/WY6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请勿转载和采集!

免费AI点我,无需注册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