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和平共存的日语教育:以日语教育史为媒介,促进与亚洲的相互文化理解

导言

在 1990 年代末以及之后,随着全球人员流动的增加,语言教育的目标从专注于语言习得转变为与社会的联系更加紧密。《推进日本语教育的综合和有效的政策的基本方针(令和2年6月23日内阁决定)》中,日本语教育的推进目标被确定为实现共生社会,促进与其他国家的交流和友好关系。

受此社会趋势影响,近年来也出现了以实现‘和平’为目标的日语教育努力。和平学的概念在戈尔丁的‘消极和平’和‘积极和平’的基础上不断发展,但其意义也会因文化和历史时期的不同而多义(佐渡友 2019)。家根桥(2018:106)关注语言教育和日语教育作为‘和平’的目标和使命,并指出了扩大语言教育目标的必要性。先前的实践背景理念包括‘多语多文化能力,市民性超越国家概念,多样性是公共性的要求’等关键概念,这些确实可以被视为‘语言教育在当前多语多文化环境中指导新社会建设的方式’。

然而,这些先前实践的范围是以西方移民社会作为规范的和平社会构建,并缺乏对与亚洲(东亚、东南亚、南亚)关系视角和历史轴线的认识。特别是在强调国家和民族的日本等东亚国家,需要学习东南亚在追求民族主义和国内多元性以及国际相互理解的平衡方面的态度(桃木 2014:225)。追求和平的日语教育需要以与亚洲的相互文化理解为基础的‘共存’视角,并且认为将日语学习和历史学习整合起来,并以日语教育史作为连接两者的媒介是可行的。

和平共存的日语教育

本文基于戈尔丁的两个和平概念,认为‘和平共存’是在克服战争记忆的基础上,以未来导向,通过共情和合作来实现。为实现这一目标,日语教育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整合日语学习和历史学习: 通过学习日语历史、文学和文化,学习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日本社会和文化,并反思历史问题对当代社会的影响。同时,学习亚洲其他国家的历史和文化,可以帮助学习者以更广阔的视野理解日本在亚洲的地位和作用。2. 活用日语教育史: 日语教育史可以作为连接日语学习和历史学习的桥梁。通过学习日语教育史,学习者可以了解不同历史时期日语教育的目的和方法,以及日语教育与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这有助于学习者批判性地思考日语教育的现状,并探索更符合‘和平共存’目标的日语教育模式。3. 加强与亚洲国家,特别是东亚和东南亚国家的教育交流: 通过与亚洲国家开展教师交流、学生交流和课程合作等项目,可以促进不同文化背景的学习者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并共同构建面向未来的‘和平共存’关系。

结语

在全球化和多元文化主义的背景下,日语教育应该超越单纯的语言习得,以‘和平共存’为目标,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社会责任感。通过整合日语学习、历史学习和日语教育史,并加强与亚洲国家的教育交流,日语教育可以为构建一个更加和平、包容和繁荣的未来做出贡献。

面向和平共存的日语教育:以日语教育史为媒介,促进与亚洲的相互文化理解

原文地址: https://www.cveoy.top/t/topic/Cvm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请勿转载和采集!

免费AI点我,无需注册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