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拜师:项橐的智慧故事
剧本改编如下:
场景:某年冬天,孔子乘坐马车从鲁国出发,前往东边的邻国莒国讲学。他进入莒国城后,发现五个小孩蹲在马路中间玩耍,这迫使马车停下来。
孔子(生气地探出头):‘无知小儿,马车来了不知道避让,挡在路中间太没有礼貌了!’
小孩A、小孩B、小孩C、小孩D(四个小孩快步跑到路边避让)
小孩E(仍然站在路中间,熟视无睹)
孔子(更加生气):‘你为何不避让?马车来了你应该避开!’
小孩E(挑衅地指着城门方向):‘城池在此,城门未开,马车如何能过去?’
孔子(思索片刻):‘我已进城,无需再过。’
小孩E(不屑地说):‘此城非彼城,此城你还未进。’
项橐(小孩E的姓名)(顺势指向地面):‘来看这个。’
孔子下马车,走近地面,发现几个小孩用泥巴捏了一座漂亮的城池,城门只有一寸高。
孔子(好奇地问):‘请问你们捏这个城堡做何用?’
项橐(自豪地答道):‘抵御敌人的兵马。’
孔子(惊讶):‘孩子,你的壮志豪情令我吃惊。我想考考你,如果我非要从这里过去,又该如何呢?’
项橐(自信地回答):‘城池是死的,马车是活的,马车遇到城墙都会避让,从没有见过城池遇到马车要挪走的。’
孔子(尴尬地沉默片刻):‘你的观点让我深思,你很有才智。’
项橐(得意地笑):‘谢谢先生夸奖。’
孔子决定邀请项橐一路同行,乘机再为难项橐。
他们继续行进,路过一条小河,他们看到河边有一群鹅扑棱着翅膀,嘎嘎嘎地跳进水里,悠哉悠哉地顺流而下。
项橐(好奇):‘鹅的叫声非常响亮,你说这是为何?’
孔子(思考片刻):‘鹅的脖子长,所以能引吭高歌。’
项橐(调侃):‘青蛙和蛤蟆的脖子很短,为什么它们的叫声能比肩鹅?’
孔子(陷入沉默)。
他们继续行进,路边有青翠的松树。
项橐(再次发问):‘老先生,松树为什么不怕冬天,天再冷也能不落叶?’
孔子(思考片刻):‘松树内心坚实,所以能耐得住严寒。’
项橐(得意地笑):‘那竹子呢?竹子心虚不实,却也能不畏严寒,这又是为何?’
孔子(无法反驳):‘你的见解很有道理,你才智过人。’
孔子(认真地说):‘你才智出众,我出一道题,如果你能答上来,我就拜你为师。如果你答不出,你就得拜我为师。你看如何?’
项橐(正经地说):‘君子不可戏言。’
孔子(微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他们继续行进,孔子开始向项橐学习智慧和品德,师徒二人相互启迪,一同前行。
剧终。

原文地址: http://www.cveoy.top/t/topic/J69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请勿转载和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