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哥本哈根'是由迈克尔·弗雷恩(Michael Frayn)创作的一部著名作品,首次于1998年在英国伦敦的国家剧院上演。该剧主要围绕着物理学家尼尔斯·玻尔(Niels Bohr)和维尔纳·海森堡(Werner Heisenberg)之间的历史会面展开,探讨了量子力学、人类选择与道德的复杂关系。

故事的时间线主要涵盖了1941年至1945年的时期。以下是简要的时间线概述:

  • 1941年:故事开始于哥本哈根,尼尔斯·玻尔与维尔纳·海森堡之间的秘密会面。会面内容涉及到他们在二战期间的科学研究、原子弹的开发以及道德和伦理的问题。

  • 1942年:剧中展示了尼尔斯·玻尔与他的妻子玛格丽特(Margrethe)对维尔纳·海森堡会面的回忆和思考。他们讨论了海森堡对物理学的新理论和海森堡是否在会面中透露了德国原子弹计划的细节。

  • 1943年:剧中回忆了尼尔斯·玻尔一家逃离占领丹麦的纳粹德军的情景,并探讨了玻尔家庭在战争期间的生活困境。

  • 1945年:剧中再次回到了尼尔斯·玻尔与维尔纳·海森堡的会面,探讨了他们在战争期间的相互关系和对彼此行为的解释。他们试图理清彼此之间的思想和动机,以及对科学与道德的不同理解。

'哥本哈根'通过这些事件和对话,以非线性的方式展示了这段历史时期中复杂而深刻的科学、道德和人性的争论。该剧在戏剧界广受好评,被认为是一部关于科学与伦理的经典作品。

哥本哈根话剧:时间线概述,探寻科学与道德的碰撞

原文地址: http://www.cveoy.top/t/topic/15t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请勿转载和采集!

免费AI点我,无需注册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