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中的结构体是一种自定义数据类型,它可以包含不同数据类型的成员变量和成员函数。以下是结构体的用法:

  1. 定义结构体类型

结构体类型定义了一个新的数据类型,可以在程序中创建该类型的变量。结构体类型的定义包括结构体名和成员变量列表。例如:

struct Student {
    string name;
    int age;
    double score;
};

这个结构体类型定义了一个叫做'Student'的新类型,有三个成员变量:姓名(name)、年龄(age)、成绩(score)。

  1. 创建结构体变量

可以使用结构体类型创建变量,并初始化成员变量。例如:

Student stu1 = {'Tom', 18, 90.5};
Student stu2;
stu2.name = 'Jerry';
stu2.age = 19;
stu2.score = 85.0;

这里,我们创建了两个 Student 类型的变量,分别是 stu1 和 stu2。其中,stu1 的成员变量在创建时就被初始化了,而 stu2 的成员变量是在后面分别赋值的。

  1. 访问结构体成员变量

可以使用成员访问运算符'.'来访问结构体变量的成员变量。例如:

cout << stu1.name << ' ' << stu1.age << ' ' << stu1.score << endl;
cout << stu2.name << ' ' << stu2.age << ' ' << stu2.score << endl;

这里,我们通过'.'访问了 stu1 和 stu2 的成员变量,并输出了它们的值。

  1. 结构体作为函数参数和返回值

结构体可以作为函数的参数和返回值。例如:

Student getHighestScore(Student stu1, Student stu2) {
    if (stu1.score > stu2.score) {
        return stu1;
    } else {
        return stu2;
    }
}

这个函数接收两个 Student 类型的参数,比较它们的成绩,返回成绩更高的那个学生的结构体变量。注意,返回值的类型是 Student 类型。

以上就是结构体的基本用法,它可以帮助我们组织和管理复杂的数据。

C++ 结构体详解:定义、创建、访问、函数参数和返回值

原文地址: https://www.cveoy.top/t/topic/nD7m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请勿转载和采集!

免费AI点我,无需注册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