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生产中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综述
小麦生产中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综述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和品质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然而,小麦生长过程中易遭受多种病虫害的侵袭,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近年来,研究者们致力于探索高效、环保的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以保障小麦生产安全。本文对近年来小麦生产中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进行综述,并探讨未来研究方向。
1. 小麦病虫害防治现状
小麦常见的病害有赤霉病、白粉病、锈病等,虫害有蚜虫、麦蜘蛛、吸浆虫等。传统的防治方法主要依赖化学农药,但长期使用化学农药会造成环境污染、农药残留超标等问题,不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因此,探索绿色、高效的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迫在眉睫。
2. 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近年来,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抗病虫品种选育与推广
培育和推广抗病虫小麦品种是减少病虫害发生、降低防治成本的有效途径。例如,'京冬8号'、'扬麦16'等抗赤霉病小麦品种已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
(2) 生物防治技术研究
生物防治技术利用有益生物或其代谢产物防治病虫害,具有环境友好、安全性高等优点。例如,利用木霉菌、枯草芽孢杆菌等生防菌防治小麦根腐病、纹枯病等,利用赤眼蜂、瓢虫等天敌昆虫防治蚜虫、麦蜘蛛等。
(3) 农业防治技术优化
农业防治技术通过调整耕作制度、优化种植密度、合理施肥灌溉等措施,改善小麦生长环境,增强其抗病虫能力。例如,轮作倒茬可以有效减少土壤中病虫害的积累,深耕翻土可以破坏病虫害的越冬场所,合理密植可以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增强小麦抗病性。
(4) 化学防治技术改进
在化学防治方面,研究者们致力于开发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型农药,并探索科学合理的农药使用技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和对环境的影响。例如,开发新型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等,推广精准施药技术、联合用药技术等。
3. 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案例分析
根据上述参考文献,我们可以看到近期研究集中在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方面:
- 胡刚 (2023) 对灵璧县小麦生产中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当地小麦病虫害发生情况,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策略。* 黄荣 (2023) 探讨了小麦种植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的对策,强调了科学种植和病虫害综合防治的重要性。* 牛丙芳 (2023) 分析了小麦种植技术的优化以及病虫害防治的策略,提出了优化播期、密度、施肥等措施,以增强小麦抗病虫能力。* 张利敏和姚卫平 (2023) 开展了几种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试验,筛选出对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较好的药剂。* 杨志刚等人 (2023) 对丙硫菌唑防治小麦赤霉病进行了试验探究,验证了丙硫菌唑对小麦赤霉病的良好防效。* 童晓红 (2023) 评价了不同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田间防治效果,为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提供了参考依据。* 陈鹏等人 (2023) 研发了融合注意力机制的小麦赤霉病语义分割网络,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识别小麦赤霉病,为小麦病害的精准防治提供技术支持。
4. 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未来展望
未来,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 加强小麦抗病虫品种选育,培育出抗谱广、抗性强的新品种。* 深入研究病虫害发生规律,为病虫害的精准预测和预警提供理论依据。* 推广应用生物防治技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加强农业防治技术的应用,提高小麦自身抗病虫能力。* 探索新型、高效、安全的化学防治技术,减少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
5. 结论
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手段。未来,应继续加强小麦病虫害发生规律研究,不断完善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为保障我国小麦生产安全和粮食安全做出贡

原文地址: http://www.cveoy.top/t/topic/fDQs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请勿转载和采集!